从职业司机到抖音爆款创作者非科班出身的他制作视频播放过亿

时间: 2024-03-07 05:41:15 |   作者: 预涂膜系列 1

  当我放下方向盘,从一名职业驾驶员转型为全媒体采编人员,从援疆的宣传报道组工作人员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创作者,回想这一路的变化,感觉挺不可思议的。

  前不久,我制作的视频《全自动采血机,无需人工操作》在杭州日报抖音号上发布,点赞数超过121万,播放流量达到1.1亿,我成为了视频团队里第四个单条作品播放超过1亿的创作者。其他三位小伙伴是刘亿手(刘鹏)、钟亿锋(钟旭锋)、亿杨千玺(杨子健),于是,同事们也给我取了个外号——不可司亿。

  这条短视频内容是讲AI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全自动采血,一键完成,无需任何专业医护协助。当我看完这段视频后,我对AI能否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充满疑虑。原视频全长1分49秒,通过剪辑创作,最终发布的短视频时长为21秒。当视频发出后,杭州日报抖音的评论和后台私信达到22万条,机器故障、停电、失灵,成为网友们共同关心的关键词。这也侧面印证了我的判断。

  在剪辑方面,我遵循我们团队内部的一个共识:把重点讲清楚,能短一秒是一秒;不仅要展现信息,更要学会表达情绪。但剪辑技巧,并不是这个视频会火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对选题和素材的判断能力。

  自从2020年6月19日,杭州日报抖音号正式运营以来,在团队内部一次次不停地复盘讨论中,我熟悉了平台规则,学会了抖音剪辑技巧,以及很重要的选题判断标准。标准其实很简单,当看到一个素材,心里会咯噔一下,会愿意跟身边的同事、朋友分享的时候,它可能就是一个自带潜在流量的选题。我看到全自动采血这个素材时,就是这种感受。

  2013年,杭州日报进入报网融合时期,我从驾驶班的一名司机转型,成为全媒体采编队伍里的一名“战士”。新兵入伍,一切从头学起。放下方向盘、档位,拿起相机、摄像机,一点点学习基础知识,相机快门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的白平衡怎么调。没什么捷径,勤学苦练,是我融入新媒体岗位的最踏实的做法。向资深记者请教器材使用方法、拍摄技巧,每次突发新闻的采访,主动要求加入,跟随资深记者一起深入新闻现场,拍摄大量现场照片,图文并茂地将新闻现场 “实况”及时传给后台编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慢慢掌握了一些方法。我参与采访拍摄的新闻《深蓝广场起火引发高层建筑逃生思考》,获得2013年度浙江网络新闻奖三等奖。

  第一次转型,主要是围绕前端现场的拍照和摄像;第二次转型,恰逢短视频的兴起,我想我应该学习视频的剪辑。

  最开始,我先是学着在电脑上,用专业的剪辑软件pr进行剪辑制作。这次更加小白了,第一次打开软件的界面,各种各样的功能和按键,让我无从下手。不夸张地说,那真有一种老年人开始有效学习使用智能机的既视感。视频总监曾瑞阳跟我讲解软件功能、基本剪辑原则和技巧,一点点帮我解锁各种新技能。慢慢的,我从最简单的拼接,到懂得视频节奏流畅的重要性,在明确了视频主题后,还要让视频更加有代入感,保证视频节奏的流畅,控制好音乐衔接,让音乐作为辅助而不是抢戏,让网友沉浸在视频里面不走神。

  《“最多跑一次掌上真人秀攻略”人大代表陪跑“最多跑一次”系列专题》,共11期视频。11位人大代表,有社区工作者、企业家、中学校长,根据11名陪跑代表身份不同,构思好拍摄场景,提前和陪跑代表沟通,对陪跑的最终效果和代表达成共识,后期剪辑根据不同代表陪跑不同的业务,量身定做合适的背景音乐。我独立完成拍摄和剪辑的11期视频,获得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网络作品新媒体二等奖。

  当我学会电脑剪辑没多久之后,媒体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视频平台又成为了流量的重地,微信也推出了视频号,剪辑制作也不再只是在电脑端,手机剪辑成了日常工作的常用模式。于是,我又开始有效学习如何用“剪映”等手机剪辑软件,进行剪辑制作,后来,许多抖音的爆款视频,都是用手机剪出来的。

  我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新技术,新理念,但我相信,只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不断学习的热情,总会在一直更新迭代的新媒体环境下,找到符合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一名财经记者的房产公众号,曾经挽救一个行将“”的住宅小区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从“笔杆子”到“杆”,逸晨小姐姐“Vlog体质”生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