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离朱”凌云光为机器植入“眼睛”

时间: 2024-02-28 07:07:18 |   作者: 爱游戏平台官网-产品中心 1

  离朱是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丢失了玄珠,黄帝就命离朱去寻找。因为他“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察针末于百步之外”。而今天,人工智能版的“离朱”正在中国制造的生产线上明察秋毫。

  这个人工智能版的“离朱”就是机器视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的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400.SH,下称“凌云光”),如今,它正在中国智造产线上展露锋芒。

  近期,央视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热播,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大众视野,其中就有凌云光。

  以手机中框质检为例,曾经针对手机中框的质检极为“刁钻”,最小的瑕疵直径只有0.5微米,这就如同在足球场上寻找一粒大米。眼力最好的质检员也要借助放大镜,2分20秒才能检测完一个产品。

  而在凌云光的机器视觉技术助力下,一台视力超强的智能检测设备应运而生,仅仅5.5秒就能完成手机中框88项专业检验测试,一台设备相当于原来40~50个工人的工作量,效率更高。

  当智能制造被赋予了“工业之眼”,新的“视界”由此开启,而这也是机器视觉的初心。凌云光董事长兼总裁姚毅表示,“‘机器视觉+ AI +自动化’,从过去替代人的手脚,到替代人的眼睛和大脑,堪称工业4.0的革命性进步。这条厚雪长坡的黄金赛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

  据央视《智能中国》报道,4年前(2019年)凌云光接到一家国际手机制造商的邀约,设计制造一台人工智能检测设备,视力要达到微米级。

  要知道,看起来表面平滑的手机中框却隐藏着细微的划痕和毛刺,不易被发现。手机装配时一根毛刺的掉落都可能使主板短路。为此,凌云光研发副总裁赵严和团队专门研发了超高精度的工业相机,它的视力能达到0.5微米。与此同时,他们开发了底层算法,给工业相机安装上一个聪慧的“大脑”,捕捉细微的缺陷。

  手机中框的R角曲率越平滑,生产工序难度就越高,质量检验难度也随之提升。在研发人工智能检测设备时,赵严也指出,核心问题就在于手机中框的曲面(R角)。

  在研发过程中,赵严团队发现,工业相机每次走到圆弧区,这双机器的“眼睛”就会迷茫。仅一个圆弧区的检测,他们就研发了半年,最终用6个工业相机、2台线扫描相机“看”到了圆弧区的所有角落。

  据凌云光官网数据,其手机中框外观检测设备,基于准直光源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托视觉对位补偿检测的新方法,将手机R角运动轨迹位置偏差控制在0.05毫米、角度偏差控制在0.05°以内,实现了高速运转情况下对竖纹、白斑等人眼难检的缺陷精准成像,为后端产品良率提供支撑。

  具体而言,采用手机中框外观检测设备使瑕疵检测时间减少97%,逐步提升了产线效率;其次,微米级缺陷精准识别为后端产品良率提供保障,漏检率降低至5%;与此同时,F.Brain深度学习平台,实现了微弱缺陷数据的增强、增广,为模型优化、智能分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打破了人工评判主观性强、数据汇总难、问题发现慢的行业困局。

  凌云光创新研发的手机中框外观检测设备,填补了我国电子制造业在该质检领域的技术空白,完成了行业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的“眼睛”不仅仅应用于手机中框检测,还赋能电子制造、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影视动漫、科学图像、轨道交通等行业的智能“制造”。

  据了解,凌云光首创的糊盒连线质量检验设备,集合了自研核心技术,将糊盒、品检工序合二为一,让药包龙头年省百万成本,产线%;凌云光智能外观品质仲裁仪,基于“视觉+AI”技术实现5S全自动外观缺陷检验测试,能够覆盖主流3C电子组件和动力电池的各种外观缺陷种类,检测效率提高到人工检测的10倍,最高可达98%以上的检出率;凌云光LuXR虚拟制作智能跟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重点节目XR虚拟制作和网络站点平台虚拟直播……

  凌云光官网表示,未来将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依托“视觉+AI”技术与高难度产业场景进行深层次地融合,让机器“眼明”“脑灵”“手巧”,为中国工业制造业创新发展增添动能。

  早在2000年,凌云光集结研发团队并成立了图像系统研发中心,与上海印钞厂合作开发“人民币凹印在线检测系统”,从此开启机器视觉研发之路。

  2002年,凌云光正式成立,从此在视觉A与光电信息领域迅速成长起来。

  据了解,在凌云光成立那一年,公司组织和推广40G高速光传输产品解决方案,应用于高速光传输科研领域;2004年推广有限电视网络的光纤到楼(FTTB)接入解决方案;2005年开始独立自主研发机器视觉核心算法平台VisionWARE,应用于电子消费、智能交通等领域;2008年电子标签检查机研制成功,开始服务印刷标签行业;2009年发布专业级产品VisionLASER,服务于激光加工行业;2010年发布专业级产品VisionALN,服务于平台对位/机器人装配行业;2014年进入锂电市场,为头部客户提供视觉成像方案;2015年进入国际顶尖客户供应商名单,开始为其手机组装提供可配置视觉系统……

  电子制造、印刷包装、新能源、消费电子、立体视觉、科学图像、智慧交通、视觉器件、光器件与仪器……凌云光在各行各业为客户提供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目前,凌云光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消费电子、元宇宙、新能源、印刷包装等多个行业上千家头部企业,商业布局更是遍布45个国家及地区。

  其中,在印刷包装方面,目前凌云光印刷质量检验装备服务于众多业内知名品牌,如国内老干妈、娃哈哈、农夫山泉、伊利、蒙牛、三九医药等品牌,以及国际市场的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雀巢等国际品牌。

  凌云光的崛起吸引了资本的到来。据了解,2020年凌云光获富士康工业富联、BOE、小米战略投资。深耕行业20年,不知不觉凌云光慢慢的变成了机器视觉领域的龙头企业。

  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截至2021年,在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中,凌云光为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企业。在2022年递交的招股书里,凌云光直言公司“慢慢的变成了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

  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凌云光营收分别为17.56亿元、24.36亿元、27.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72亿元、1.86亿元。到2023年第一季度,凌云光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 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2年7月6日,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凌云光”)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公司股票代码为“688400”,股票简称“凌云光”,上市首日大涨超55%。

  记者注意到,2022年,凌云光进一步聚焦消费电子、新能源与文化元宇宙(立体视觉)等战略赛道,持续加大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的战略投入。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7.12%,在新能源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03%,在文化元宇宙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8%。

  在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姚毅表示,伴随深度学习等 AI 技术的落地使用,“视觉+AI”的最佳实践,凌云光真正的完成了设备“手+眼+力+脑”多模态感知与执行,破解极限制造中的难题,为头部客户灯塔工厂、智能工厂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2018年的101.8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4.20亿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19.02%。

  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数字化经济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推进等因素,2020年至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27.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销售额将达296亿元。如果考虑机器视觉加持的智能视觉装备,其市场空间将超数千亿。

  同时国家政策对机器视觉行业也给予全力支持。我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全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层次地融合,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推动本土机器视觉厂商持续自主创新、缩小与海外龙头的实力差距。

  中信证券发布的机器视觉行业研报认为,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起步较晚,市场长期由基恩士、康耐视主导。国外厂商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最早国内厂商主要代理国外厂商的机器视觉产品。随技术与经验的积累,部分国产厂商开始推出自主品牌的产品,且国内厂商可提供本地化的定制化服务,供货周期较为灵活,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因此,机器视觉领域呈现出“海外公司技术领先,国内厂商奋起直追”的竞争格局。在此情况下,自主创新和研发技术成为国内机器视觉企业的发展底色。

  作为我国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凌云光自成立以来持续布局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研发,多年来在软件算法、光学成像和自主视觉器件等多个关键技术坚持研发投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凌云光研发费用分别为1.54亿元、1.76亿元、2.81亿元、3.76亿元,逐年增长。财报指出,凌云光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3.92%,主要系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薪酬支出增加。

  早在2008年,凌云光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牵头“微米级高速视觉质量检测仪开放和应用”重大仪器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正式立项;2021年经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设立,同年被工信部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凌云光产品“印刷质量智能检测装备”入选全国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此外,公司相关创新性产品还通过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曾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凌云光拥有548项境内专利,包括发明专利273项、实用新型234项、外观设计41项。同时,公司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57项,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并已发布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共13项,这中间还包括3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与团体标准。

  姚毅在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表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凌云光广泛服务了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立体视觉、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累积了50多万台套视觉设备与系统的客户应用,发现还有一些难题亟需克服:产品的质量基准不科学,检测结果难以定量;智能化薄弱,生产数据难以利用……整个先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旺盛。

  “面对精密制造不断的提高的工艺技术要求,凌云光坚持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人眼检测与工业视觉标准的统一,建立了科学的度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建立的拥有 500W工业数据集的太湖数据中心,能对缺陷图片进行科学化分类分级处理,加速模型预训练、缺陷知识库和工业场景SAM预研。”姚毅表示。

  尽管智能制造时代,“AI+视觉”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凌云光也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上笃定投入,但截至记者发稿日(9月20日),凌云光的股价却已跌至23.60元/股,接近发行价21.93元/股,相比今年4月最高股价几乎跌去一半。

  无论如何,中国正在成为机器视觉增长最快的市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快速崛起。让机器人看到立体世界也只是开始,中国的工程师正在努力让这双“眼睛”看得更加精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