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4-04-08 11:29:41 |   作者: 爱游戏体育官网合作意甲 1

  5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枣庄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年初将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作为全年“六大提升工程”之一,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组织领导全市营商环境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放管服”改革职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设计。在去年初制定了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双20条”,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印发落实方案,明确了264项具体工作任务,指导营商环境工作。组织并且开展了领导干部“走流程”、企业大走访等活动,主动下沉一线察觉缺陷,建章立制,从制度层面解决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

  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充分的发挥12345市长热线和“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作用,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共受理营商环境办件9821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2%。创新实施领导干部接听12345市长热线工作制度,共受理营商环境诉求15237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8.7%。

  三是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去年先后投资1250万元,实施“双全双百”、智能辅助、一体化大数据等平台建设,逐步推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打通30余家市直部门业务数据壁垒,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用、住房公积金业务网上办、义务教育入学“网上办”、“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完善基层便民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

  四是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编印《双“20条”政策措施操作流程服务指南》,实现企业扫码可查;印发《致广大企业家的一封信》宣传双“20条”政策,营业收入过500万元公司实现全覆盖。创新实施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推动各类奖补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枣惠达”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9500万元。

  特别是,全市各级坚持制度创新,加大流程再造力度,打造了一批走在全省前列的亮点典型经验,进一步叫响了“枣办好”服务品牌。比如,创新实施的不动产登记与缴税“一窗办结”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缴税联办,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双全双百”人社服务13个“一件事”被人社部确定为直接联系点;政务服务“一次办、一窗办、一网办、智慧办”,商事制度“微信批”等典型经验成为全省典型。人才服务等3篇创新案例被省政府办公厅汇编,全市40余篇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网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采编或转发。

  今年以来,在大数据中心技术支撑和保障下,慢慢的变多的创新性举措正在慢慢地破题,形成全省领先的经验做法。比如,我市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接入教育部数据服务端口,实现了学历证书电子证照共享核验。该创新做法在国务院电子政务简报专刊编发。又如,我市作为“沪鲁通办”试点城市,3月初成功完成省内首个上海“随申办”APP在山东亮证扫码办理政务服务,率先实现“沪鲁”电子证照平台相互连通。该先进做法在山东省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再如,3月18日,青岛啤酒(枣庄)有限公司通过“爱山东”APP成功申领电子排污许可证,这是我省发出的第一张排污许可电子证照。该经验做法在新华社等媒体刊发。

  下步,我们将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最佳实践,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推出一批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政策包,打造一批集约化审批、智慧化服务的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标杆,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高点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市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专班,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具体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承担综合协调、督导落实、诉求办理职责,统筹指导全市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和市级责任部门参照市专班模式组建各自专班队伍,切实形成“上下畅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树牢改革创新思维。在充分了解省级层面工作思路和有关要求、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聚焦短板、对标先进、突出特色、跳起摸高”原则制定印发了《枣庄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作为全年工作的总抓手,在19个领域推出了168项具体改革举措,全面梳理汇总了今年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级责任部门对照《工作方案》,结合任务目标,着力“揭榜”攻坚,加快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的创新成果,以“点”上工作的创新突破带动“面”上整体工作的大幅提升。

  三是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高质高效推进《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工作,让法治的硬手段维护服务的软环境;启动“强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开展营商环境大督查,建立问题移交反馈、整改“三级预警”、定期考核评价、营商环境助企监测等工作机制,实现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时,强化考核、督查、巡察结果运用,对政策执行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提请有关部门严肃追究责任。

  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宣传报道和典型推介作为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市里将每月至少召开1次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工作成效,权威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各级通过设立宣传专栏专窗、加大新媒体推送频次、邀请上级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成效、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的感知度与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大众日报记者: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审批服务大提速上今年有哪些具体工作安排呢?

  周慧:今年以来,审批服务局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以企业群众满意为遵循,以加快项目落地为重点,实现审批服务大提速,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企业开办更便利。实施了“三联办”改革,以企业要为导向,首批在53个高频经营场景,实现涉企证照“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的套餐式集成服务。推广市场主体代位注销、实行企业歇业备案制度,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实现我市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一季度,我市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设立登记1662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47%。

  二是项目审批更高效。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在线审批流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上线个业务系统实现相互连通,累计在线个。压减规范审批事项,市级审批事项数量从改革前的77项压减到47项,事项总数压减了1/3以上。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一张表单”申报材料清单,将项目全流程申报材料由500余件压减至201件,主流程仅需41件。优化了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对社会投资使用的新建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建筑项目审批全方面实行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等改革,主流程审批时间由16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压减幅度达到56.25%。压减办理成本,将人防易地建设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降为0,免征简易低风险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将工程勘测考察、监理、测绘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三是探索审批新机制。大力推行水电气热信联合报装模式,将用水、用电、用气、用热、通信报装业务集成为“市政公用水电气热信报装一件事”,有效解决了企业水电气热信报装业务分头申请、资料重复提交、反复现场踏勘和全流程无法有效监督管理问题,大幅度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时间和成本。扎实推进“租赁即开工”“交房即拿证”等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工改平台共享数据、优化流程,压缩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枣庄广播电视台记者: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上,还有哪些创新性措施?

  马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登记财产”指标的牵头部门。去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目标,持续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优流程,降成本,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由一天提速到2小时以内,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立等领证”新模式全省领先,省营转办和省自然资源厅全省推广;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过户协同全省领先;去年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延伸至94个银行网点,“全程网办”抵押登记5.8万件,避免10余万人次跑不动产大厅。今年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畅通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错峰办、延时办、上门办等服务渠道,推出“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服务新举措。疫情期间不动产登记线上业务始终没停,据统计3月20日至4月10日,全市共办理各类登记9873件,抵押融资金额61.43亿元。针对群众关注的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去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党委政府格外的重视,分别成立专班,高位强力推动,截至5月20日,全市梳理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05个、涉及22.13万户,已完成首次登记379个、涉及21.48万户,户数化解率达到97.1%,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

  当前,我们正在对标北京市营商环境5.0,推动枣庄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大提升,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主动探索,打造我市“登记财产”新亮点。一是总结“一窗办理 立等领证”极速办经验,查找症结所在,逐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申请人时间成本。二是提升税费缴纳便利度,会同税务部门探索税费和登记费线上线下一次缴纳,后台自动清分入账。三是总结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协同办理经验,查找不足,会同住建、水务、大数据等部门研究优化方案,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协同过户线上线下“一次办”。四是总结验收即经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验收即操作规范及监督机制,实现验收即百分百全覆盖。五是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探索实现“三维登记”、“智能审核”。六是实施银行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登记协同办理申报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无纸化”“全程网办”。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提升年。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内部科室职能。按照“赢在中层”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市编办的支持下,坚持刀刃向内,坚决打破常规,优化三定方案,整合科室职能,重新梳理工作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多科管事、多人管事、多头管事问题,确保职责履行全面、准确、完整,避免履职越位、缺位、错位。二是积极推动“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将原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划拨决定书合并办理。将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合并为一,统一发放建设工程完工规划和土地核验合格证,缩短建设工程手续办理时限。三是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工作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主动对接发改、交通等部门,梳理全市各类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需求,统筹做好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的组织实施。四是及时出台用地指标保障、空间规划调整、预支指标管理、临时用地报批等系列保障性政策文件,通过对上努力争取、对内全力挖潜、对外购买保障等手段,加强完善了用地保障机制。采用常态化一对一对接手段,畅通市及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的沟通反馈渠道,第一时间介入新落户项目,制定项目用地保障措施,确保了土地要素保障跟上工作节拍,不让成熟项目等指标,切实助力了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事关枣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下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树牢“快就是大局”的意识,对标全国全省一流,找差距、补短板,勇于改革创新,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持续争先进位。

  大众网记者:近期,海关总署、青岛海关先后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系列措施,请问枣庄海关都采取了哪些落实措施?

  闫卫平:为深入贯彻习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接稳接好海关总署和青岛海关各项措施,更好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我关第一时间制定了促进和服务枣庄市外贸保稳提质十六条措施。十六条措施最重要的包含: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促进重点商品进口供给、实现农食产品便捷通关、支持重点产业降本增效、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深入落实核查分类改革、切实加强企业信用培育、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广税收管理新模式、推行业务“不见面”办理、推进数字化无纸化建设、推介应用主动披露制度、完善企业问题清零机制、实施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以及强化统计监测分析服务。

  以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为例,我关鼓励带领企业应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提供稳定的通关预期。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通关模式下,如果货物不被抽中查验,企业可实现即报即提,最大限度减少货物滞港时间,大幅度降低通关成本。我们还持续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加强日常监控、建立台账提醒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今年4月份,我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7.11小时、0.71小时,分别比2017年基准时间压缩97.93%、96.33%,进、出口提前申报率均居青岛关区前列。

  为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我关建立进口企业享惠RCEP底账,坚持主动上门、分类指导、精准帮扶,针对辖区不锈钢制品、化工品、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企业的实际的需求,“靶向”推介RCEP政策,指导企业择优适用协定税率。落实海关与贸促会互认原产地调查的最终结果,推广应用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和自助打印。前4个月,我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97份,货值2322.79万美元。

  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方面,我关大力促进枣庄内陆港多式联运场站高效运转,深化“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改革,实现出口货物“一次申报、属地查验、属地放行”、进口货物“车船直取”。支持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量身定做监管方案,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同时,我关大力推行业务“不见面”办理,聚焦优化升级海关政务服务“码”上办模式,分类整理办事指引、海关政策解读、执法普法、服务网站等海关事项,生成数字二维码,形成“码”上办事、“码”上普法、“码”上认证等34项“码上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企业注册、变更、注销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等业务,鼓励企业以电子支付方式缴纳税费。

  此外,我关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企业问题清零机制。在海关系统率先探索实施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打造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梳理归纳风险节点,形成防控清单,加强行政指导,充分化解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前4个月,枣庄外贸进出口总值10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96.5亿元,同比增长95.8%,进口11.8亿元,同比增长322.8%。下一步,我关将在毫不松懈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市场占有率、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不懈助企纾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鲁网记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愿景目标。请问枣庄海关有哪些针对性支持措施?

  闫卫平:2021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就是锂电产业,提出了创建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新目标,开启了锂电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枣庄海关从始至终坚持“枣庄好、海关好,枣庄发展、海关有责”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一处核心基地+三处配套产业区+三处协调发展区”的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总布局,结合枣庄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的需求,积极搭建助企纾困平台,为锂电企业研究制定个性化支持保障举措,围绕四个重点业务领域靶向发力,提升“单”“货”监管质效,助力锂电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提升通关效率。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为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在锂电池运输前,海关需要对包装的适用性、规范性进行现场查检,经查检合格后方可运输出口。我关持续精简申报单证,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实行“预约查验、集中查验、即报即验、快速出证”等机制,进一步压缩检验时长、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今年前4个月,我关为全市锂电池出口企业签发的危包证书数量达473份,同比增长10倍。

  二是有效释放政策红利。原产地证书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护照”,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被誉为产品在进口国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纸黄金”。我关创新融合“虚拟审签+自助打印+智能审核”集成改革,将证书审签时限压缩至1小时以内,实现业务办理“秒等待、零跑腿、不见面、全天候”。创新组建“政策咨询岗+联合培训班+上门宣讲队”宣贯矩阵,提供培训、咨询服务,根据锂电产业链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外贸特点,帮扶锂电池出口企业提前掌握自贸优惠原产地规则,分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自贸优惠政策。

  三是加大信用培育力度。AEO公司能够享受到“海关最便捷、国内最优惠、国际最认可”三个维度的实惠。我关切实加大锂电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梳理辖区“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择优确定海关重点培育企业,为企业配备AEO培育专员,开展一对一认证辅导,助力企业早日通过海关AEO认证,享受更多中国海关及互认国家海关通关便利措施。前4个月,我关共监管出口锂电池2.1亿元,同比增长30.7%。

  四是强化落实减免税政策。梳理枣庄锂电产业链项目进口需求清单,推行“提前预审核”,指派专人全程服务减免税业务,解决税收政策适用、归类、规范申报等难题,不断降低公司制作成本。主动对接服务“年产4.08亿平方米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重点项目,出具鼓励类产业政策条目确认通知单,为该项目项下自日本、韩国等国进口的涂布机、分切机等23套设备出具征免税证明17份。截至4月底,锂电产业重点项目审批减免税货物货值累计1927万美元,减免税款累计963万元。

  邮政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邮政编号:277800 网站标识码:3704000038